首页

国产女皇

时间:2025-05-23 00:46:08 作者:广西南宁:高楼玻璃窗突然坠落 路过女孩被砸伤 浏览量:49302

  【培育新质生产力在行动】全球首个智能融合低空系统发布,起降设施高质量建设方案出炉——深圳推动低空经济“高飞”

  本报记者 罗云鹏

  “深圳快速发展的低空产业集群如今已成形成势,正逐步展现出作为全球低空经济产业先锋的实力,在从‘无人机之都’向‘天空之城’前进的道路上持续发力。”在8月2日举行的深圳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鹏城实验室副主任尤肖虎如是说。

  当天,《深圳市低空起降设施高质量建设方案(2024—2025)》(以下简称《方案》)及全球首个智能融合低空系统在大会上发布,深圳低空运行管理中心也同时启用。在打造“天空之城”道路上,深圳已渐入佳境。

  构建低空起降基础设施网络

  根据《方案》,深圳将打造由直升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载客运输、物流运输、社区配送、公共治理服务等组成的低空起降网络。到2025年底,深圳将建成1000个以上低空飞行器起降平台,实现低空飞行服务保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方案》着力构建低空起降基础设施网络。基于此,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韩立清介绍:“力争到2025年,深圳全市120米以下适飞空域开放面积占比突破75%,低空商业航线总数突破1000条。”

  韩立清还透露,深圳将通过建设高质量的低空运行管理服务体系,支撑大规模商业化飞行需求,2025年底前具备支撑1000架以上商业运营的低空航空器同时在空、每日1万飞行架次的服务保障能力。

  近期,低空物流与民航航班无缝衔接已在深圳试飞。7月26日,民航航班抵达深圳机场后,无人机出动,装载航空货物飞越深中通道、跨过珠江口、运至中山航空港,25分钟即完成货物跨城、跨海运输。

  深圳机场集团总经理林小龙介绍,他们将在深圳机场区域内规划超6万平方米用地,建设全国首个规模最大、功能最强、设施最优的低空运营总部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深圳在低空经济领域已形成融合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和综合服务的全产业链体系,呈现出关键系统及零部件领域“聚集快”、整机制造领域“实力强”、地面保障领域“根基稳”、运营与配套领域“模式新”等特点。

  “不出深圳就能造出一架无人机。”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黄强表示,深圳将着力推动信息基础设施通感一体化建设,加快部署低空通感5G-A试验基站,实现低空通信、监视全覆盖,加快推动设立低空经济产业基金,全周期、全链条支持低空经济产业发展。

  开发智能融合“低空大脑”

  为满足以“异构、高密度、高频次、高复杂性”为特点的低空飞行活动,培育“低空+”新兴业态,可靠的“低空大脑”成为迫切之需。全球首个智能融合低空系统(SILAS)先锋版,成为破题之“钥”。

  该系统由设施网、空联网、航路网和服务网“四张网”构成,通过将深圳市域级低空空域数字化,成为融合城市级城市信息模型底座与全域智算算力的低空管理和服务操作系统。

  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创院理事长沈向洋介绍,该系统汇集深圳全市空域的全因素数据,具备支持深圳所有同时在空合作飞行器的基础管理和服务能力。

  基于智能融合低空系统建立起统一的能力底座,可突破传统航线分配和管理的规模限制,以连续动静态时空场表示、时空流计算和低空大模型推演作为实施路径。

  沈向洋介绍,下一步,该系统将结合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不断迭代、进化,更全面、更开放、更智能的系统将于年底呈现。

  当日,深圳低空运行管理中心同期启用进入试运行阶段。该中心是深圳低空飞行活动的申报窗口、指挥中枢、信息平台,旨在推动深圳低空飞行“一网统管”。

  此外,近期成立的深圳低空经济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启动首批18项低空经济领域深圳标准编制,争取年内发布深圳市低空经济标准体系1.0版本,在规则标准体系建设方面先行先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未来,我们将充分发挥我国在北斗导航、卫星互联网、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优势,加快实现低空空域管理,为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探索出一条‘飞翔’之路。”尤肖虎表示。(科技日报) 【编辑:刘湃】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习近平同马来西亚最高元首会谈:我愿同你一道 推动中马命运共同体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针对本月发生的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泄漏一事,东京电力公司负责人27日参加福岛县渔业组织相关会议,进行道歉。福岛县渔业协同组合联合会会长野崎哲表示,这样的事故会引发对海洋污染的担心,希望东电公司谨慎作业。

“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在乌镇开幕 展示智慧未来新图景

据悉,本届博览会上,40余个大模型及垂直模型、10余个具身机器人集中亮相。如,华为重点展示“鸿蒙/欧拉软件”“鲲鹏/昇腾硬件”两大根生态;阿里巴巴现场展示通义大模型以及斑马元神模型在行业的应用;蚂蚁自研的AI技术“认知决策智能体技术创新与应用”首次亮相。

习近平回信勉励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 弘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科技创新 为促进中外科技交流推动科技进步贡献青春力量

漫长的海岸线上,上海港、宁波舟山港、广州港等全球大港串起一条条海上大动脉,撑起了全球三成以上的外贸海运,将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紧密相连。看广阔内陆,从西北边陲的新疆阿拉山口,到中越边境上的广西凭祥口岸,“钢铁驼队”川流不息。今年前8个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3万列,发送货物139.9万标箱,成为贯通亚欧大陆的国际运输大动脉。

运-20首次亮相非洲最大规模航展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必然要求”,这是《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的“六个必然要求”之一。《决定》“七个聚焦”囊括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重点,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可见,“人民”是《决定》的一个重要关键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把牢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山东公布2023年度五大考古新发现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在全球化浪潮汹涌的当下,链博会的应运而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彰显出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担当与格局。以“链”为核心,编织出一幅涵盖万千产业、连接无数机遇的宏伟画卷。于内,整合中国庞大而多元的产业资源,疏通上下游的经络血脉,让创新的活力在每一个环节中澎湃涌动,使得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愈发强劲。从古老的丝绸、瓷器,到现代的 5G 技术、高铁装备,中国的产业链不断延伸拓展,实现了从传统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制造、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华丽转身。于外,链博会打破地域与文化的藩篱,将全球的资源要素汇聚一堂,让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在这里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缔结出合作的硕果。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今年的链博会共有620家企业和机构参展,比首届增加20%,境外参展商占比从首届的26%提升到32%。本届链博会还将为中小企业提供贸易对接、技能培训等多项支持措施,让更多企业依托链博会平台更好地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让链博会越“链”越广。各国携手共进,共同打造出一条坚韧不拔、稳定可靠的全球供应链,为世界经济的复苏与繁荣注入了强大的正能量。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